肺脏的功能在于气体交换,而气体交换要靠肺微循环即中医学所讲的“肺络”来实现。其结构基础就是位于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血屏障(air–blood barrier)或称为呼吸膜。
呼吸膜是实现气体交换的场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该结构超过90%以上的部分是由肺泡毛细血管网组成。肺泡毛细血管在每个肺泡周围形成一个密集的血管网。而每一个毛细血管的长度都很短,许多毛细血管围绕肺泡互相缠绕,在肺泡周围形成了一层球形或近似球形的十分密集的毛细血管网,形成了一个几乎连续的球形幕状血流,因为相同气体条件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大,从而为气体交换提供了足够的毛细血管面积。
如上所述,由于肺泡呼吸膜非常薄、密布的毛细血管网以及其中的血流与外环境距离非常小,所以中医古籍中有关“上焦如羽”、“肺为娇脏,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受邪扰”等论述是非常精辟的。六淫外邪及内生之邪均可扰肺,且肺脏易受它病影响,易于损伤,导致肺气虚损,故有“肺伤善痿”。
间质性肺炎大多由于病毒所致主要为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其中以腺病毒和流感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较多见也较严重常形成坏死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病程迁延易演变为慢性肺炎。
1、环境毒邪及职业粉尘等:肺外合皮毛而司呼吸,按每分钟16次呼吸频率每日需要呼吸2.6万次,人体每天都要吸入1万升以上的空气。近些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则肺首当其冲。职业环境中的有机或无机粉尘、有毒气体、颗粒,吸入呼吸道后,可引起呼吸道损伤,导致间质性肺炎的发生。
2、外感:外感之邪,包括六淫、疠气之类,但导致肺痿者以风、热、寒、湿为主。清代魏念廷在《金匮要略方论本义》中指出:“肺叶如草木之花叶,有热之萎,如日炙之则枯;有冷之萎,如霜杀之则干也。”曹颖甫在《伤寒金匮发微》中说:“痿之言萎,若草木然,烈日曝之则燥而萎;水泽渍之则腐而萎。”即认为有燥热、寒燥、寒湿致痿者。临床所见肺纤维化患者,感受温热之邪较多,并多间夹湿邪,特点是邪势较重,来势较急,损害较甚,缠绵不愈。肺为娇脏,不耐火灼,一旦遭受邪势炽烈的温热毒邪重创,势必导致肺之津气骤然损伤。同时,暴感六淫之邪,肺气失于流畅,脉络随之涩滞而瘀阻,这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原因。现代研究表明,“六淫”、“疠气”之邪实际上包括了多种致病微生物在内,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当人体大量吸入这些致病微生物后,必然造成肺泡结构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释放强有力的炎症介质,使肺组织受到损害,加之免疫效应细胞及免疫因子的增多,最终引起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形成间质性肺炎。
3、药物副作用:其它病误治每可诱发本病。最常见的是误用汗、吐、下法,或过用苦寒伤阴之剂,重亡津液,损伤肺胃之阴,胃津不能上输,上焦生热,以致肺燥津涸,燥热日益耗阴,导致阴液难复,肺失清肃,宣降失司,津液不布,诱使本病发生。许多西药的抗肿瘤药物、抗炎药物、化疗药物等,可诱发本病。
中医的灵魂是辩证施治,按照中医的望闻问切的四诊要求,完整反映患者的全身症状表现,给中医提供准确的辩证资料。经过多年艰苦不懈的研究,近两年,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温肾清肺汤,打破了“细胞的纤维化”不可逆的现代医学的论断,开创了从肾论治,调补肺气,调通肺络的独特的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理论。主要靠辨证论治,从患者整体观念出发,即考虑了局部的治疗,又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系统的调理。突出中医特色、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免费咨询热线:13331742850,0431-86541817
或关注专家号:孔氏圣德堂